為了帶午飯返公司吃,在台灣「博客來」網店買到一款台灣製「寶馬牌」 14cm 不銹鋼飯盒 TA-S-126-14,售138港元,另加 DHL 速遞上門運費50港元。
今次要介紹用台灣市民的方法,去清洗不銹鋼上的所謂「黑油」。
|
「寶馬牌」 14cm 不銹鋼飯盒 |
我買它是用來代替在家樓下雜貨店買的13cm 圓形不銹鋼舊飯盒,價錢65港元。
|
樓下雜貨店買的13cm 圓形不銹鋼舊飯盒 |
用舊飯盒帶飯後,發現下層底部開始有變色的情形,而且洗之不去。
而且我每次清洗完,例必落熱水淥一下才抹乾。
就是每次落熱水時,升起的蒸氣都有陣強烈鐵腥氣味。
本來不銹鋼器具有鐵腥味不算稀奇,很多不銹鋼產品都有這個氣味,但這個飯盒的氣味特别強烈,令我感到不安。
於是我上網追查鐵腥味的原因,沒找到確切資料,卻找到可能是一種叫錳的金屬引起。
原來錳超標曾經在台灣引起食物安全風波,觸發很多家長的對不銹鋼食物盒的憂慮,因為含大量錳的廉價中國製不銹鋼飯盒,會危害他們孩子的健康。
台灣民眾對家中不銹鋼器皿,飯盒發起一系列驗証,以確保手上的不銹鋼食具不含錳。方法包括拿去化驗所化驗,在家中用自製電解液方法驗証等。
不是所有不銹鋼含錳都是超標,食用級的不銹鋼SUS 304 就是一般公認為安全的材料,可用來製作食用器具。
而引起是次危機的是一種廉價不銹鋼 SUS 201 或202,這系列鋼材含錳量高而且不是食用級,部份中國廠家就是看中其價廉又具備足夠防銹能力,所以拿來生產食具。
家中不銹鋼食具有很多,難以全部驗証,食具本身又沒有註明是那個型號材料製造,所以有危機存在。
只能說,盡量使用可信賴的品牌,尤其是對食物安全有關注和認識的製造商。
對那些有氣味,很易變色的食具要特别警惕,必要時要放棄使用。
正常優質的不銹鋼不應該有氣味產生,若有氣味,定必是不銹鋼內部有物質被釋放出來。
不管是甚麼被釋放出來,食物勢必會被汚染,氣味越大汚染就越大。
---Advertisement
---
台灣民眾還發現所有不銹鋼器皿包括飯盒,表面都附有一層肉眼看不見,一種所謂「黑油」的物質。
這層黑油不管用皂液還是熱水也洗不掉,它會慢慢混到食物中被我們吃掉吸收,有可能對健康有影响。
起初我不太相信有黑油這回事,因為肉眼看金屬表面十分光滑潔淨,不似有油質殘留物。
不過本住科學研究精神,我決定跟隨台灣民眾傳授的方法,對新買的不銹鋼飯盒進行測試。
結果証實,「黑油真係存在」。
之前為了買一個安全無氣味的不銹鋼飯盒,我走訪了很多百貨公司,結果在「一田」找到一款泰國製「班馬牌」14cm 飯盒,在盒身上壓有SUS 304 材質編號,證明材料是符合食用安全等級。
|
一田百貨公司售賣的班馬牌飯盒 |
|
「班馬牌」14cm 飯盒 |
這個東西用料厚,很墜手,而且附有手挽和手柄,手柄對清洗和拿取熱食都很方便。蓋子釦得很穩,令上蓋密封防漏都很好。
斑馬牌飯盒的釦,用起來似密實罐的釦,扳手較大開合比較方便,唯一不好是突出盒外太多,令飯盒外型直徑由14cm 變成了15.5cm,變大了1.5cm,而且高度也增加不少,放不入迷你蒸焗爐,所以轉手賣了。
(一般14cm直徑的飯盒,是指飯盒最底部的尺寸是14cm,上面蓋子和釦會稍大,整体將超過14cm。若蒸焗爐內膽尺寸和深度有限制,買的時候就要留意。)
|
斑馬牌飯盒的釦突出盒外太多,放不入迷你蒸焗爐 |
這款班馬牌不銹鋼飯盒在放入熱水再倒出後,所產生的鐵腥味比較淡和輕微,但一樣有氣味傳出。
之後繼續尋找,在台灣「博客來」網店找到一款台灣製「寶馬牌」14cm不銹鋼飯盒 TA-S-126-14。由落單到收貨前後總共四天。
這一款飯盒註明用 SUS 316 鋼材製造,是一種比 SUS 304 更昂貴,屬於醫療級的不銹鋼。
這種不銹鋼具更強耐酸鹼腐蝕性能,不易被食水的氯氣侵蝕或與餸菜產生化學反應,我覺得用這種不銹鋼去裝食物,應該是最頂級安全可靠了。
這是博客來送貨的包裝。
內裡有另一個精美的紙盒,盒上註明「日本316頂級不銹鋼」,產地台灣,旁邊更附有316鋼材的詳盡解釋,證明廠商對材料有認識。
不像中國山寨式經營下,那種對材料無認知無追求下所製造的產品,質素和安全令人擔憂,還時常搞一些黑科技來謀害市民大眾。
產品型號是TA-S-126-14,上網查找這產品是來自「金億豐股份有限公司」,並附有SGS 樣品檢驗報告,確定金屬成份跟SUS 316 吻合,沒有作大吹水騙人。
打開內盒就看到膠袋包裝的飯盒,盒面一樣貼有圓形大貼紙,註明是台灣製和316等字眼。
從包裝袋到這個大貼紙用料,就已經看到廠家是甚麼心思,心諗這個大貼紙若用普通紙造,必定很易撕破,把飯盒弄到一團髒。
幸好它是一塊強韌膠質紙,並使用重複黏貼背膠,所以能完整從金屬蓋撕出來,不殘留膠水漬或紙碎。
相比斑馬牌那個飯盒,它上面那塊產地來源貼紙就很易撕破,留下碎紙和膠漬,需出動風筒加熱後才能徹底清除。
這個寶馬飯盒一樣十分墜手,用料很厚,而且造工也是精緻,表面很光滑無任何刮花痕跡,也感受不到有所謂黑油的存在。
盒面和盒底都刻有SUS 316 字樣,標明材質令人安心。
|
加入標題 |
拎上手第一下,就發現搖它會响,主要是飯盒上層沒有被盒蓋壓緊,導致上層在飯盒內鬆動產生聲响。
相比舊飯盒和斑馬牌飯盒,上層都是被盒蓋壓緊,搖它不會有响聲。
不明白寶馬這個飯盒為何設計到這麼鬆,不過實際使用也沒有帶來甚麼問題。
---Advertisement
---
那個金屬釦把蓋子釦得很牢固,要打開需要用一點指力,這個釦跟現用的中國貨樣子差不多,造工卻明顯較為整齊,不是同級製品。
這個釦簡單得來好處是夠薄身,不會把飯盒弄得太大。
打開飯盒往內看,特别留意上下兩層的內膽表面,都是經過一重「啞光金屬拉絲打磨處理」,不管是寶馬牌還是斑馬牌都有這個打磨工序。
而中國製的舊飯盒卻省卻了這打磨工序。
當我做完黑油測試之後,發現這個打磨工序並非單純為了外觀好看,而是為了清除金屬表面上的黑油,稍後將再作解釋。
---Advertisement
---
在進行黑油測試之前,我先用皂液用力清洗幾遍,再放入熱水滾它五分鐘,這個本身已十分光潔亮麗的飯盒,這些清洗工作看來沒有造成甚麼明顯分别,它仍是十分乾淨。
至於鐵腥氣味,這個飯盒倒過熱水後所產生的氣味極之微弱,但仍可分辨出是金屬,氣味接近使用過的不銹鋼真空保温瓶,算可以接受。
它的氣味跟舊飯盒和斑馬牌飯盒比較明顯較少,而且氣味完全不同,感覺沒有那麼腥。
平常這個飯盒已經洗完,可以開心拎去裝飯了。但今次特别按照台灣民眾建議的清洗方法,額外加入一項黑油測試,睇下咁光滑潔淨的飯盒上面,是否真係有黑油存在。
首先去買一包麵粉,搓成一塊麵團,不要弄得太濕也不要太乾,要它具備一定黏性,像一塊泥膠般黏東西,因為黑油要用黏才黏得出來。
之所以用麵粉不用泥膠,是因為麵粉可以食用和白色,容易看到黑油黏到上面。
跟住把麵粉往洗淨的飯盒上來回輕輕搓幾下,不需要用力,一些黑灰色的物質輕易被麵粉黏出來了。
一路搓,麵團就越變越黑,証實黑油的確存在,而且份量非常多。
我發現鏡面光滑的飯盒外表上特别多黑油,而內膽經金屬拉絲打磨的表面卻一點黑油也沒有。
這証明廠商是知道黑油這回事,他們知道用洗的方法沒有效用,所以加入拉絲打磨工序,用機械研磨方式,將內裡表面的黑油徹底磨走,因這面會接觸到食物。而飯盒外表因不會接觸食物,所以就沒有拉絲打磨,保持鏡面光滑。
其實金屬原材料本身不是鏡面光滑的,它是經過抛光工序才變得如此光滑。
行內不銹鋼拋光工序,是用砂輪機配合高速轉動的羊毛滾輪,另加一種叫「青土」的研磨膏,就能把不銹鋼抛光至鏡面。
估計黑油就是研磨過程中殘留在不銹鋼表面上的青土,青土本身的成份是蠟,礦物油和研磨顆粒,研磨顆粒可能是氧化鋁或氧化鉻,這些東西吃下肚子不好。
整個飯盒的表面若用麵團黏一次是不夠的,最少要重複黏兩次才能達到沒有明顯灰黑色殘留的程度。
更需特别注意飯盒邊沿那條捲曲的圓形摺口位,平常很容易被忽略,原來這個地方有很大量黑油隱藏在裡面,肉眼完全看不見裡面的情況。
不管用水冲還是用擦都清洗不到摺口位入面,這個時候可用麵團擠進這些狹縫中,把裡面的汚物黏住然後拉出來,這方法非常有效。
由於上層飯盒和盒蓋一定有這條捲曲的邊,若它有黑油潛伏便很易隨倒汗水流到下層的食物中。
---Advertisement
---
為避免這個情況,前面提及的「斑馬牌」窩心地把這條捲邊做到很大很濶,而且有排氣孔,方便用家清理捲邊內部,不怕黑油積聚在捲邊裡面造成隱憂。
令次我買的「寶馬牌」飯盒沒有濶大的捲邊,是比較傳統的設計,只好靠麵團去吸乾淨裡面。
除了捲邊外,一些內彎的尖角也是收藏黑油的好地方,這些地方的黑油黏得特緊,特別頑強難以清除,要用指甲擠壓才能清理妥當。
終於完成清洗,可以放心使用了。
希望文章對大家有用啦。
作者: holidaydriver
發佈日期: 2017-05-05
更新日期: 2023-09-20
留言
想問一下,那麼測試結果就是班馬跟寶馬在外面或夾縫位也有黑油,而內裡就沒有?
寶馬內裡平坦的地方近乎沒有黑油,外面卻十分多,相信這情況都會在班馬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