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毀硬碟方法,防止資料被讀取 (物理破壞手段)

之前垃圾徵費搞到滿城風雨,大家都把家中沒用的東西拋棄,我家中儲存了八隻很舊的硬碟(Hard Disk Drive, HDD),它們都或多或少儲存過一些私人檔案和資料,假如隨手拋棄,很易給無良的人拾獲提取資料,造成私隱危機。所以我決定做一些功夫,把這些硬碟內儲存的資料徹底銷毀。

銷毀硬碟的有效方法

作者: holidaydriver
發佈日期:2025-02-09
更新日期:

把用過的硬碟隨便拋棄,若給壞人拾獲,就有可能被人偷走內裡儲存的資料,所以介紹一下辦法把硬碟內的資料銷毀。

以為把硬碟內的資料刪除,或者將硬碟格式化,甚至用電鑽在上面鑽孔,其實絕對無用,因為即使不是電腦高手的我,也試過把誤刪的資料救回,亦試過把格式化的硬碟救回,只要有合適的軟件(程式)在手,要救回硬碟內的資料其實非常容易,任何人都能做到。

要徹底摧毀一隻硬碟內的資料,不要單靠電子的方法,必須要依靠物理手段,包括拆解硬碟、把碟片消磁、打磨和折彎碟片,才能保證硬碟內的資料無法被救回或用工具讀出。

早期的方法是拿硬碟到後樓梯,使勁把硬碟摔落樓梯,以為這樣就能破壞硬碟。其實硬碟外殼像裝甲般堅固,裡面的轉軸和碟片都極之堅硬,即使拆出來也很難破壞它,何況有外殼。

投擲和衝擊通常只能破壞磁頭,對碟片本身損傷有限。新款磁碟機的磁頭更會鎖死在磁碟內圈的安全區域,因為這個位置靠近相對堅硬的磁碟軸心,磁碟較不易彈跳撞擊到磁頭。

即使磁頭被人故意衝擊破壞,由於磁頭鎖死不能移動,很難對磁碟片的其他區域造成磨損,重要的資料儲存區就能避免受到破壞。

想維修磁碟的人只要把碟片拆出,再換到一隻正常的硬碟盤上,再利用正常的磁頭,仍然可以把碟片內的資料讀出來。

我將會示範摧毀硬碟的方法給大家看看,相信連國際級黑客也無法把硬碟內的資料讀出來。

順便我會分享一下這些很舊的IDE硬碟的結構和特色,讓大家認識一下硬碟的歷史。

八隻 3.5吋 IDE 硬碟
八隻 3.5吋 IDE 硬碟

八隻 3.5吋 IDE 硬碟

CONNER CP30104H 120MB IDE硬碟

首先拆解最古老,1992年的CONNER 120MB IDE硬碟。這款硬碟是我擁有的第一隻硬碟,容量也是最少的,只有120MB,以當今來說可謂沒啥用,連USB手指容量都比它多。

可以看到當年的硬碟已經使用日本和韓國的芯片製造,芯片都十分厚和大隻,比現代芯片都巨型得多,所以當年的底板很大的一塊。

1992年的CONNER CP30104H 120MB 3.5吋 IDE 硬碟
1992年的CONNER CP30104H 120MB 3.5吋 IDE 硬碟

Conner CP30104H 硬碟已經使用日本和韓國的芯片製造
當年的硬碟已經使用日本和韓國的芯片製造

Conner CP30104H 芯片都十分厚和大隻,比現代芯片都巨型得多
芯片都十分厚和大隻,比現代芯片都巨型得多

拆走四個角落的螺絲,再用螺絲批撬幾下,硬碟的外殼打開了,露出裡面要銷毀的磁碟。

中間圓形鏡面那一片就是磁碟片(platter),它是一塊直徑大約3.5吋,厚度為1.2mm 的鋁片,這塊鋁片非常光滑和平直,極之堅硬不容易折彎,我形容它的硬度有如超合金,不是普通鋁片,空手是很難把它折彎。

硬碟的外殼打開,露出裡面的磁碟
Conner CP30104H 硬碟的外殼打開,露出裡面的磁碟

這些硬碟之所以稱為3.5吋硬碟,並非指硬碟外殼濶3.5吋,其實跟磁碟的直徑有關。

碟片的尺寸是統一標準,所有硬碟機的碟片尺寸都一模一樣,外徑是95mm,內孔直徑是25mm,厚度是1.2mm。

所以碟片可以隨意安裝到任意牌子的磁碟機上,都能正常安裝和使用,沒有牌子限制。唯一限制是磁碟機的磁頭技術能否讀取到該款碟片。

磁碟片直徑大約3.5吋
磁碟片直徑大約3.5吋

碟片的外徑是95mm
碟片的外徑是95mm

碟片的內孔直徑是25mm
碟片的內孔直徑是25mm

碟片的厚度是1.2mm
碟片的厚度是1.2mm

打開硬碟上蓋後,可看到磁頭和兩塊磁碟片。可見當年的生產技術,只能做到一塊碟片容量只有60MB。

留意到碟面表面有被刷花的痕跡,代表這款硬碟在生產過程中有塵進入硬碟之內,造成刷花。

有人提議用砂紙或硬物把碟片表面刷花,便可破壞磁碟內的資料。
實際可以看到,碟片表面本來就是很多刷花,它都能正常使用,只不過當今的磁碟表面製造工藝已去到很高,碟的表面呈光滑如鏡的效果,令人覺得刷花它就可以令它損壞,其實這種想法並不可靠。

碟片看來是一整塊金屬,實際上它只有表面能儲存數據。它刷花的表面其實是一層抗磨抗污能力超強,媲美鑽石的潤滑表層,底下才是濺鍍上去,負責儲存數據的多層物質。
最外層即使有刷花,只要內層沒有受損,儲存的數據就能保存。

據專門拯救硬碟公司的影片可看到,碟片表面即使有塵、泥沙、污染、浸水,他們有專門工具可清洗碟片,只要碟片能清洗乾淨,他們就可以讀取碟內資料。

在文章後面會拆解一些較新款的磁碟機,你可看到磁碟表面製造工藝的進化。

磁頭和碟面表面被刷花的樣子
Conner CP30104H 磁頭和碟面表面被刷花的樣子

CONNER CFS540A 540MB 硬碟

下一台要拆解的也是CONNER硬碟,今次容量去到540MB,產地是中國。同樣是很厚很大的芯片,碟面仍有被刷花的痕跡,但今次明顯少得多,技術有進步。

CONNER CFS540A 硬碟
CONNER CFS540A 硬碟

CONNER CFS540A 硬碟

硬碟在不使用時,磁頭會自動停泊在安全位置,以減低震盪時對碟片造成損壞。下圖就是磁頭停泊在磁碟靠近中央的位置,這是因為在震盪時,碟片的外圍搖擺幅度會比較大,若磁頭停泊在外圍,磁頭更容易和碟片產生碰撞,造成碟片損壞。

磁頭停泊在磁碟靠近中央的位置
磁頭停泊在磁碟靠近中央的位置

碟面仍有被刷花的痕跡,但今次明顯少得多
碟面仍有被刷花的痕跡,但今次明顯少得多

QUANTUM Fireball EL51A011 5.1GB 硬碟 (Ultra DMA)

下一台拆解的是當時很出名的Quantum EL硬碟,這部機是日本製的,所以看得出造工非常緊湊,內裡非常漂亮,雖已事隔很多年,裡面仍光潔如新的一樣。

可見這部機上的底板已比以前細小,所用的芯片較少和較薄,是技術進步的表現。

Quantum EL51A011 硬碟
Quantum EL51A011 硬碟

Quantum EL51A011 硬碟背面
Quantum EL51A011 硬碟背面

Quantum EL51A011 硬碟側面
Quantum EL51A011 硬碟側面

有別於之前兩款硬碟,這個 Quantum EL硬碟沒有一個很堅硬的面殼,取而代之是一塊厚的鐵板。

銷毀硬碟,毀滅資料的方法

(1) 拆開磁碟機

磁碟機外殼上有螺絲固定底面殼,有時螺絲會隱藏在warranty/ void 貼紙下面看不見,可用手指按壓貼紙,若有下陷的圓形,則該處下面可能有螺絲隱藏。

拆走螺絲後,外殼仍會被密封膠圈黐住,十分緊,要用工具把膠圈挑鬆才能把外殼撬開。

拆開後可看到極之光滑的碟片,看來像一塊鏡。

Quantum EL硬碟拆開後內部結構
Quantum EL51A011 硬碟拆開後內部結構

硬碟內部很精美簡潔,只有一條FPC (柔性電路板) 連接磁頭。

Quantum EL51A011 硬碟拆開後內部結構

這款磁碟機同樣採用兩片碟片設計,但容量比之前的CONNER 翻了近10倍。工藝升級,可見碟片表面已沒有任何刷花痕跡。

Quantum EL51A011 硬碟採用兩碟片設計

(2) 拆出磁鐵及碟片

需先用螺絲批拆除固定碟片的金屬蓋,通常要用一種叫 TROX 的星形批頭才能拆卸螺絲,才能拆出碟片。

Quantum EL51A011 硬碟,拆除碟片螺絲

拆除固定碟片的金屬蓋後,要用鉗把固定磁頭的超強磁鐵取出 (箭咀所示),才能把磁頭移開,讓碟片可以用手拿起。

注意那個看似是一塊鐵片的東西,它下面其實有一塊超強磁鐵,這磁鐵是用來驅動磁頭活動。
這塊超強磁鐵磁力極強,平常生活是不可能買到或接觸到這麼強力的磁鐵,千萬要小心被它夾到手,盡可能用鉗去夾起它。

夾起後不要把它放置在電腦或手機附近,以免強磁把物件弄壞。

Quantum EL51A011 硬碟,拆除磁鐵


碟片拆出後的樣子

碟片只是放在中間的大軸心上,這軸心據說是個氣動力軸承,能防震的。
其實中間這個摩打應該是很值錢的零件。

Quantum EL51A011 硬碟,拆走碟片後結構

(3) 用超強磁鐵,破壞碟片數據

取出碟片後,第一步可以用一粒超強磁鐵,在碟片上面不斷來回磨擦,整塊碟片都要徹底捽幾次,底和面兩面都要捽,作用是替碟片消磁,破壞碟片上儲存的資料。

但請注意,碟片上儲存的資料是比我們想像要穩固得多,用普通的磁石是完全破壞不到它,必需用那種稀土製造,擁有夾爆指頭力量的超強磁鐵,才能破壞碟片上的記憶。據說這種磁鐵的磁力最少要有1000高斯以上,才能破壞碟片上的記憶。

要獲得這麼強力的磁鐵,就是剛才從硬碟拆出那塊磁鐵,它有這股夾爆指頭的力量,直接用它就可以初步抹除資料。

注意這步驟未必能有效破壞資料,因為用手拿磁鐵來捽,未必能完美覆蓋整個表面,也不知道捽得太快,會否影響消磁速度,磁力夠不夠等問題。

用超強磁鐵在碟片上抹,可初步破壞資料
用超強磁鐵在碟片上抹,可初步破壞資料

(4) 用粗砂紙打磨,破壞碟片表面的塗層

第二步使用很粗的砂紙,大力在碟片的正反兩面刮刷,務求破壞碟片表面的儲存資料塗層。刷的方向要多樣化,十字形刷、打圈刷、S字形刷,務求把磁碟的每一條軌(track)也弄花,增加修復資料的難度。

磁碟儲存資料是以一條條track,即一個個圈的方式去記錄,假如把每條track都弄斷一截,即使能救到上面的data,由於每圈資料都缺少了一部份,要修復就有很大困難。

注意這步驟未必能有效破壞資料,因為碟片表面有一層硬似鑽石的透明物質保護,用砂紙打磨後碟面看似是花了,但實際可能只是刮花了表面,底層有可能並未受損。

此時若把磁碟放回機內,仍有可能讀到部份資料出來,所以此法不夠萬全。

用粗砂紙打磨磁碟表面

用粗砂紙打磨磁碟表面

(5) 用腳把碟片踩至變形彎曲,令碟片不能裝回磁碟機

第三步是最具毀滅性的技術,能徹底破壞碟片,令它永久不能再使用。
坊間所有拯救磁碟數據的公司,都十分倚賴碟片的完整性,因為磁頭必需能夠在碟片上移動,磁頭才能讀取碟內資料,碟片上若有砂有塵,都會把磁頭弄壞。

因此碟片表面必需平整,無塵無異物,磁頭才能拯救到數據。

一般磁碟機損壞,不外乎是死磁頭、死底板、死摩打、死入水、死入塵,只要碟片正常,將其拆出再轉移到另一台同型號良好的磁碟機上,即可借屍還魂,把資料如常讀出。

假如碟片因入水、入塵、入了沙石導致碟片表面受到「污染」,由於碟片表面有金剛不壞的超硬保護層保護,救碟公司會採用專業清洗儀器,花幾小時甚至幾日去清洗磁碟表面的污染物,使碟面回復完美潔淨,之後即可把碟片放回磁碟機上,把資料讀取。

因此要阻止救碟的人,只要把碟片弄至彎曲,他們的儀器和磁碟機便無法安裝已彎曲的磁碟,磁頭也無法在碟面移動。

暫時未見有方法可把已彎曲的磁碟回復平坦,由於磁頭不能隔空讀取碟上資料,必須精密地貼合著碟片,並且能在碟上移動,因此碟片若有塵一般大小的凹凸,碟片就會像車撞死人一樣,高速地打爛磁頭。
磁頭爛,磁碟機就沒用了,因此應該沒有人夠膽拿一塊明知彎曲的碟片,放入自己的磁碟機內。

把碟片放到有石級的地方,例如門口的吸咀或梯級

用腳踩在碟上,用力把碟片踩彎

碟片被踩彎

用同樣方法,把碟片踩成十字形彎曲

把碟片踩彎曲

把碟片踩彎後,必需與磁碟機分開拋棄,因為磁碟外型尺寸一模一樣,若沒有磁碟機放在一起,將很難估計該隻碟是用在甚麼型號的磁碟機,增加了借屍還魂的難度。

為免磁碟機的零件落入不法份子手上加以利用,建議棄置磁碟機之前,要破壞磁頭及盡可能破壞線路板。

磁頭是很細小零件,可用鉗拔除,線路板則可用錘打或鑽孔方式破壞。雖然要修復線路板仍是可行,但不法份子取易不取難,對被毀的物品該沒興趣。

碟片被毀後,要跟磁碟機分開拋棄

用電鑽在磁碟機上鑽孔,鑽穿碟片也沒有用

有人建議用鑽孔方式破壞磁碟機和碟片,此方法只能製造污染物在碟片上,令到該部磁碟機不能用來讀取原有的碟片而已。

用電鑽在磁碟機上鑽孔


由於碟片仍是平坦狀態,而且鑽孔後沒有開動磁碟機,機內碎片沒有飛濺破壞碟片和磁頭。
這樣碟片和磁頭都能維持正常,只是污染了。
不法份子只要拆開磁碟機,清理機內碎片和修補碟片上的孔洞,磁碟機即可重新運作,頂多損失了孔洞位置上的數據。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ELLE 行李箱維修